庫里發聲:球員薪資被低估
勇士球星史提芬·庫里(Stephen Curry)近日接受 Complex Sports 訪問時,直言現時 NBA 球員薪資結構存在嚴重問題。他認為,球員無法參與球隊股權分配,導致自己與同儕的薪資價值「被嚴重低估」。庫里指出:「我們只是短期地分享收入,無法像老闆一樣長期享有球隊增值收益,這是不公平的制度。」
這番言論一出,引發外界熱議。NBA 作為全球最商業化的職業籃球聯盟,近年營收與估值屢創新高,然而球員卻無法觸及關鍵性的長期股權回報。庫里這番直言無疑將焦點再度放在球員勞權與資本參與問題上。
現行NBA勞資架構與薪資限制
目前 NBA 採用的是《集體勞資協議》(CBA),最新版本於 2023 年啟用,由 NBA 聯盟與球員工會(NBPA)共同制定。協議明確限制球員不得擁有球隊股份,以避免潛在的利益衝突與操控市場風險。
同時,NBA 設有「薪資帽」(Salary Cap),每年根據聯盟收入進行調整,並設有「頂薪限制」,即使是像庫里、勒邦·占士等級別的超級巨星,其年薪亦無法突破頂薪規定。雖然聯盟利潤年年創新高,但球員可參與的收益空間實際有限。
球員股權為何成為禁區?
球員擁有球隊股權的爭議,早在數十年前已有討論。NBA 禁止現役球員持有球隊股份,主因係考慮公平競爭、避免利益輸送與賭博風險。但隨著時代演變、球員收入與影響力爆炸性成長,制度是否應該更新成為熱議焦點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退役球星如麥可·佐敦(Michael Jordan)成功轉型為老闆,而現役球員如勒邦·占士與杜蘭特亦透過私募基金間接參與球隊投資,但這些投資絕非直接擁有股份,而是透過繁複結構進行避開限制。
NBA價值十倍增長,球員分享有限
庫里在訪問中強調,NBA 過去 20 年來整體價值已增長超過 10 倍,聯盟在全球化、版權收入、數位轉型等領域持續爆發性增長。單是 2023 年球隊估值平均已達 30 億美元以上,而某些大城市球隊如湖人、勇士更逼近 60 億美元。
然而,球員只能分享短期合約下的薪水,沒有任何增值紅利。即使勇士靠著庫里開創王朝,球隊市值飆升數十倍,但庫里仍只能靠薪資與代言收入過活。從資本角度,這無疑顯得極不對等。
未來改革方向與可能挑戰
要改變現狀,意味著勞資結構必須大幅重構。一種可能方式是建立「球員信託股權計劃」,由聯盟設立基金,按年分紅給所有球員作為長期參與機制。亦有建議仿效 NFL 的部分模式,讓退役球員或以特定身份間接參與持股。
然而改革面臨極大阻力,包括老闆不願稀釋股權、潛在的法律監管問題、球隊操控公平性等都成為必須克服的障礙。即便如此,隨著球星議價能力提升,未來十年內,股權制度鬆動並非不可能。
結語:超級球星的影響力與制度覺醒
庫里今次直言不諱,顯示頂尖球星對NBA制度已有更深層次覺醒。當球員不再僅僅滿足於頂薪與代言,而開始要求資本參與權益,NBA 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。
娛樂產業的核心永遠是人才,而球員正是 NBA 的最大資產。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聯盟價值創造過程中,不但能提高歸屬感與穩定性,更可能成為下一個世代「勞資共榮」的新典範。